浅谈五功四法

    常听人们谈起京剧基本功的"四功五法":"四功"――唱、念、做、打;五法――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。

    舞台上很多程式动作如"走边"、"趟马"等等,都是舞蹈化的,所以 "舞功"也应当是演员必须具备的一门功。"五法"中手法、眼法、身法、步法,可以解释出来,但"法"字显然解释不通,所以我认为"四功五法"应改称为"五功四法"才更合理。

    "五功",既: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;"四法"为:手、眼、身、步。

    京剧的基本功分几个层次,如腿功、飞脚、旋子和翻筋斗等等,都属于最底层的基本功,这些基本功应称之为基础功。 五功的--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,这五样应属于高层次的基本功。

    唱功要求字正腔圆,吐字清楚,再进步到唱腔有韵味就要有一定的功力了。

    念功也称为"道白",这比唱功更难,梨园行有一句话--"千斤话白四两唱"。可见在京剧舞台上念功的重要性与高难度了。京剧的念白是要靠演员念出阴阳顿挫与韵味来的,这就要比唱出来的韵味难度大多了。

    做既表演,与四法中的眼法紧密相结合,演员运用各种面部表情、神态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。因为我们演员是要在台上演戏、演人物的,所以做功是所有演员都应具备的。但做功又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掌握并运用自如的,这就要看演员的艺术造诣与艺术修养了。京剧的艺术家们到了一定的层次,比的就是这门做功。

    京剧的把子功,俗称打把子,很多人都会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打得好的。京剧的打与练武术的打不一样,京剧演员要求手里要非常有分寸,要讲究绵软,不能伤人。现在很多演员都不重视打把子,他们误认为学会了把子的套路就等于已经掌握了把子功,其实这只是刚刚入门,根本谈不上什么功力。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,现在能到达这一层次的演员为数不多。

    舞功,是指京剧的舞蹈,既形体表演。这种功先要有好的老师教导什么是规矩,如何做才好看、大气。之后,还需要演员有敏锐的目光和一定的辨别能力,才能够进步。如果演员看不出好看与难看,是根本不可能有进步的。 "四法"中手法的表现有:指、掌、拳等。眼法有: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不同的表演方法。身法既身段。步法就是京剧舞台上所用的各种台步,如圆场、醉步等等。步法在以前很讲究,什么行当、穿什么服装,走什么步法都是不同的。比如:花脸走虎形步,老旦牛形步,武丑鸡形步,方巾丑象形步,彩旦鸭形步等等;生行用什么步,闺门旦、花旦、泼辣旦等走什么步法,都不相同。还有,演清装戏的台步也不同于其他戏。

    现在这些前辈艺术家们从生活与自然中领悟,经过提炼,再运用到戏曲舞台上的东西,已经所剩无几了。如果我们这代人当中有人能够多继承一些这样的传统东西,就是对京剧事业的莫大贡献!